假托之辞

原文:https://www.readthesequences.com/Fake-Justification

如今,许多已经不再真正相信基督教的基督徒,仍坚持推崇《圣经》为道德建议的来源。对此,标准的无神论者答复会用 Sam Harris 的话回应:「你我都知道,只需五分钟,我们就可以写出一本比《圣经》更有条理、更悲天悯人的书。」类似地,有人可能试图坚持圣经具有文学价值。那么为什么不推崇文学性远超《圣经》的《指环王》呢?尽管《指环王》的道德观念也常遭批评,但至少在伦理来源方面,它胜过圣经。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在脖子上戴个小戒指,而是戴十字架呢?无论在文学还是道德哲学上,即使是《哈利·波特》也比《圣经》优秀。如果我想再刻薄一点,我会拿《圣经》和 Jacqueline Carey 的《库希尔传》相比。

你问朋友:「在许多人根本没有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你怎么还有理由购买一台价值一百万美元、镶满宝石的笔记本电脑呢?」朋友回答说:「你想想这会为笔记本生产商及其广告代理商提供多少就业机会,得到工作的人们又可以拿钱去吃饭、理发等,这些都会刺激经济,最终使得许多人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然而,这并不比买 5000 台「儿童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设备效率更高。(译注:One Laptop Per Child, OLPC,该项目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发起,是一个旨在缩小知识鸿沟的非营利组织。他们通过生产接近1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为发展中国家感兴趣的政府提供设备,直接分发给儿童使用。)因为这不仅能为 OLPC 生产商提供就业机会,还能直接把电脑送给需要的人。

我之前曾谈到寻找第三种替代方案的失败。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动机性停止。称其为「动机性停止」将意味着起初还进行过某种探索。

在《最终结论从何而来》中,我提到:只有我们信念的真正决定因素才能影响我们现实中的正确,只有行为的真实动机才能影响实现目标的效率。买百万美元笔记本的人实际上心里想的是:「哇,好闪亮。」这才是他们决定购买的真正原因。无论有多少「正当的理由」也无法改变这一点,除非这种辩解是真实的、能改变结论的新发现,才能够真正改变结论。很多出于义务的批评,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检查,而非实质性的思考,就像一党制国家的「自由选举」一样。

要真正以文学质量为依据,证明《圣经》值得被推崇,你需要以某种中立的态度阅读候选书籍,直到找到文学质量最高的一本。知名度是挑选候选书籍的一个合理标准,因此,我想你最终会选到莎士比亚的作品、《圣经》和《哥德尔、埃舍尔、巴赫》。(否则,从数百万本书中恰好找到《圣经》作为候选,未免太巧了。)真正的难点在于「中立阅读」的部分,如果你不是基督徒,这对你来说很简单,但如果你是基督徒...

但实际上,当然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任何挑选。将「文学质量」的辩护理由强加在「我❤《圣经》」这个既定结论之上,实际上扭曲了这一结论真实形成过程的历史,就像把猫奶当牛奶卖一样。这根本不是结论最初的来源,也完全不是最初得出这个结论的真实经过。

如果你真的让你的结论接受一种有可能也确实有能力推翻它的批评,那么这就会改变支撑你结论的「真正逻辑」。这会影响你的结论在各种可能情况下的成立基础。但事实上,人们往往严重高估了自己会真正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可能性。

如果世上真有那么多思想开放的人,你会以为改变想法的情况会更多才对。

让我猜猜:是的,你承认自己最初决定买那台价值百万美元的笔记本电脑是因为心里想着「哇,好闪亮」。是的,你也承认这个决策原因并不符合你声称的目的。但随后,你告诉自己,为了让更多人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你确实应该这样花钱。然而,你偏偏找不到比买一台镶满钻石的百万美元笔记本更高效的方法,毕竟,你在给笔记本电脑商店注入资金,还能刺激经济!真是绝了!

朋友,我对这个惊人的巧合实在是大为怀疑。我非常怀疑,在这个看似美好、理性且无私的标准 X 下,所谓的最佳答案,居然恰好是最初从那个毫不相关但又无法反驳的过程 Y 中冒出来的想法。如果你觉得掷骰子不大可能得出正确答案,那么在其他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又有多大可能性得出正确结论呢?

你用了错误的推理,却没有犯下任何错误,这不太可能。